商铺名称:亳州市谯城区俊杰中药材种植专业合作社
联系人:赵俊杰(先生)
联系手机:
固定电话:
企业邮箱:139662080@qq.com
联系地址:安徽省亳州市谯城区芍花路天润综合楼
邮编:236800
联系我时,请说是在百强农机网上看到的,谢谢!
佛手为较常用中药材。原名枸橼。始载于宋·;《图经本草》。具有行气止痛、疏肝和胃、化痰的功能。《本草纲目》李时珍称为佛手柑。对其形态述之颇详。本品为芸香科植物佛手Citrsmedica L.Var. Sarcodactylis swingle成熟果实。主产广东、四川、浙江、福建等省。均为栽培。
栽培管理 1、苗期管理:育苗期要经常淋水,保持苗床湿润,适当追施数次腐熟的人粪尿或其他有机肥。夏季天气炎热时要适当遮阴。当苗高达50厘米左右时可起苗移栽。通常每667平方米需插条1200~1500条。
2、除草松土:种植后每年要除草、松土1~2次。佛手根多横向生长,入土较浅,因此,除草松土不宜过深,以免损伤根系,每年冬季要培土保温。
3、打顶、弯枝、摘侧芽:种植后1~2年当植株长至苗高80厘米左右时,应将顶芽摘掉,促进多分枝,打顶10~15天后,顶端叶片转为青绿色时,进行弯枝,把向上生长的枝条,慢慢往下弯,弯至离地18厘米左右时,将枝条顶端固定在插入土中的竹竿上。弯枝宜在霜降至冬至期间,选晴天进行。每年收果后修剪枝条,长出的侧芽留较健壮的1~3条,其余要摘去,以便培育出良好的树型。但在6月抽出的芽往往发育为第2年的结果枝,不能摘除。
4、施肥:多以腐熟的人粪尿、饼肥等有机肥为主,切忌施化肥。一般在结果后施肥4次。第1次在春分至芒种现蕾之前进行,施以腐熟的人粪尿为主,促进春梢萌发生长,争取多开花结果。第2次在芒种至大暑间进行,这时是佛手的盛花期,需肥量较大,施入饼肥及人粪尿为好。第3次大暑至秋分,施1次保果肥;第4次于收果后,经修剪枝条、弯枝整理树冠后,重施1次农家肥,以促进植株恢复长势,保证来年多花多果。
收获与加工秋季果实表面呈浅绿色或稍带黄,表面细孔消失,皮色嫩薄而呈现亮光时即可选晴天采摘。摘下后晾晒3~5天,待大部分水分蒸发后,切成5~10毫米的薄片。
产地不同,片型厚薄也不同,四川较厚,称“川佛手片”;广东较薄,称“广佛手片”。切片后逐片摊在烈日下暴晒,当天须晒至七八成干,次日复晒1次至足干,其商品色泽雪白鲜明。如遇阴天,也可低温烘干。晒干或烘干后,要密闭储存,以防香气散失。
药材形状
1、广佛手片:本品为已成熟的果实纵切薄片。大小不一,常皱缩而卷曲,平展呈手掌状,厚1~2毫米,长8~15厘米,宽3~5厘米。大片质薄,多皱。边缘边皮黄褐色,布有凹点状油室,切面淡黄白色,可见点线状维管束突起,呈明显花纹,一端呈手指状分裂,果肉白色,习称“金边白肉”。质柔软,气微香,味先香甜而后苦酸。
2、川佛手片:为幼嫩果实纵切的厚片,宽端具指状分歧,狭端具果柄或圆形果柄痕,长5~6厘米,宽2~4厘米,厚4~8毫米。表皮绿褐色或淡黄褐色,显切后的维管束点状突起,果瓤退化或偶在分歧处显退化的瓤瓣,但无种仁。质坚硬,不易折断。气清香,味微苦酸。